产品设计工作流
产品设计有系统的方法,这个方法不是用来预测市场要什么,而是在做产品的过程中,尽量规避出错的可能性。以下是做产品设计的典型工作流,有助于做好执行。
1. 搞清楚需求和如何满足
做产品时所说的需求,其实是需求的满足方式。人的需求是不变的,比如吃喝玩乐需求。但「人有喝气泡水的需求」其实是对「喝」这一基本需求的「以气泡水的方式满足」。
再比如做社交 App,满足的是社交需求,但可以做成视频社交、语音直播社交、文字动态社交等等不同的模式。
需求不变,变的是需求的满足方式。
比如我们做过的下沉人群社交,做的是一对一视频电话,这是一种常见的满足方式,然后伊对这个产品,发现了可以把视频直播和相亲结合起来,就对交友需求做了一次满足方式的模式创新。
有的需求是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了,需要特定的工具。比如有赞这种 SaaS 平台,电商从业者白鸦在很了解行业的时候,发现这个行业有 SaaS 可以做,这就是「做生意需求」的「平台化、服务化的满足方式」
所以要搞清楚要做何种需求,什么样的满足方式。
2. 搞清楚人群
需求可能是比较偶然发现的一个没解决的问题,而搞清楚有这个需求的人群是对需求的二次确认。
比如找到喝气泡水的需求,也要搞清楚可能喜欢喝的人是哪种人,他们做什么工作、什么收入水平等等;社交产品就是搞清楚可能有什么样的人,视频相亲可以刺激到他们。
通过对人群的了解可以估计需求的强度和体量,进而决定值不值得去产品化。
3. 调研竞品,了解用户习惯,草拟设计风格
明确了需求以后,可以找找这个需求现有产品是怎么满足的。你想做的需求肯定已经有人在做了,人类社会运行了几千年,就算没有线上产品,一定也有实体产品来满足需求。
了解竞品是什么样子的,有哪些功能,解决这个需求的核心功能是什么,用户对提供的服务预期是什么,用户的使用习惯是什么样的,用户看重什么不看重什么,已有的产品足够满足用户吗,这些产品有什么优点和缺点,这些产品外观具体长什么样才迎合了用户,死掉的产品有哪些又是为什么死掉的……
调研期间,视觉设计师根据竞品的样子,草拟产品的视觉风格大概是什么方向,可以收集线上和线下产品的设计元素作为素材参考。
4. 确定功能优先级
根据调研的结果,能够知道自己要做的产品,需要具备哪些功能才是做成的必要条件。列出功能表,确定好优先级。优先级确定好以后,可以对每个功能撰写详细的功能逻辑说明文档。主要侧重于逻辑的完整性。比如手机号注册可以写支持哪些类型的手机号,验证码多少位,倒计时多少秒等等。
此时开发可以根据功能表开始技术预研,比如要做 IM,开发可以先了解 IM 的现有实现框架等等。
在视觉设计方面,开始进行风格尝试。在调研阶段要了解用户对已有产品的风格偏好是什么样的,要在这个基础上设计,创新不是无源之水。尝试风格时选取 1-2 个主要界面来尝试。风格是由留白、阴影、分割线、选色、色彩饱和度、色彩明度、图底关系、排版布局、字体使用等各种设计元素综合呈现的结果。每个点都可以作为突破点去尝试风格。
5. 选择合适的产品导航架构
产品导航架构看起来有很多种,但抽象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。一种是微信的金字塔结构,一种是淘宝或拼多多的关系网状结构。
淘宝虽然首页底部也有 5 个 tab,但是它的页面跳转逻辑是不严格按照层级,而是按照页面之间的关系去跳转,鲜明特点是淘宝有一个「回到首页」的快捷操作,用来解决用户的迷路问题;而微信从顶层的 4 个 tab 开始,每个功能都是从自己的入口点开进入,然后逐层深入,返回则逐层返回,严格的按照层级关系。
两种结构没有优劣,根据产品形态选择合适的就好。
6. 安排功能入口,设计交互流程
根据导航架构和前文提到的功能优先级,可以开始设计功能在页面上的呈现,哪些功能放在顶级,哪些放在二级页面,功能之间是怎么操作的,它们在每个页面上大概长什么样子等等。这就是在设计交互流程。
交互流程的设计一定要在了解用户已有行为习惯的基础上。如果有成熟的同需求产品作为参考,可以先大体参考,再在参考的基础上做适合自己业务的修改。交互设计不需要什么创新性,实用性、符合用户习惯和直觉是最重要的。同时注意设计过程中警惕违反设计原则的地方。
在做设计的时候,难免控制不住想要做一些「创新」的设计。如果做的人身份是设计师的话,更容易走进这个误区。这里一定要自控,设计的出发点是用户,不是设计师自己的喜好。设计方案不是无本之木。
7. 交互评审,开始开发业务逻辑
交互方案确定以后,一般有产品侧内部评审和全项目相关人员评审两个阶段。产品内部评审主要拷问需求合理性、设计方案是否从用户出发、是否符合目标人群的心智模型、有没有违反设计原则等等。
内部评审后,产品经理修改方案,再给全项目组评审。主要是其他工种的同事,在了解了需求和方案以后,针对方案提出问题,产品经理要一一解答。方案有不足的地方,产品经理要及时补完,如果有实现成本很高的设计或功能,需要考量 ROI 再决定要不要修改方案。然后连同前面提到的文档一起再次定稿交付开发。
提供的产品一定要跟目标人群匹配,不要过度交付。给「五环外」人群做的产品就不要交付「五环内」级别的体验。做太超出目标人群可理解的产品,成本高,用户还理解不了,得不偿失。
8. 开发对协议
开发们拿到方案以后,此时客户端和后台开发要坐在一起,针对整个方案,逐个界面、逐个功能块讨论前后台的协议怎么定。这个步骤很重要,开发们对需求理解一致,后期才不会因为各自按照各自理解的来开发,和协议不符导致需要返工。前期花越多时间确定细节,开发过程中的工期把控的确定性越高。讨论完以后,产品经理一定要督促开发给出一个精确的实现完成的时间,这个时间包含冗余量和预估的修 Bug 的时间。
此时客户端开发要注意 UI 层的东西不要花太多时间写,注重实现非 UI 相关的业务逻辑,等到 UI 设计稿定了以后,再去实现具体的 UI。初创团队在招人和项目管理的时候,要特别留意那些「页面开发」,这类开发的特点就是没有UI稿不如何怎么动手,不知道如何估计工作量。他们只有非常具象的 UI 实现思维,没有足够好的抽象思维来跳出 UI 的限制,按照 UI 和逻辑分离的设计模式去单独实现逻辑(MVC、MVP 设计模式)。遇到这种开发,尽早教他们提高开发水平,如果提高不了,尽快换人。
9. 设计具体 UI 并交付开发
交互方案确定了,视觉设计师可以开始做具体的 UI 设计。UI 设计完成后也需要评审,评审通过以后,交付开发。此时产品经理要督促开发确认需要增加的工期。如果设计方案里没有太多难以实现的动效,那么 UI 实现一般最多只需要一天。如果有成本太高的设计,也需要重新考量要不要修改方案。
10. 跑迭代
在第 7 步产品开发开工以后,产品侧可以开始确定下一个迭代要做什么功能了。此时又回到了第 3 步调研竞品,再自己动手设计,依步骤进行。
交互确定好以后,就可以开始 UI 设计。因为已经有产品风格,就不需要做风格尝试了。确定好 UI,可以连通交互方案、需求文档一起定稿交付开发。
等开发做完之前的功能,就可以开始开发新设计的功能,同时测试团队开始测试开发刚做完的这一批功能,产品侧也可以开始再下一个版本的功能策划。这样不断循环,产品开发的迭代节奏就跑起来了。每个角色之间不要出现合作的空档期,充分利用时间,做到最高效的输出。
在这其中,产品侧需要关注上一个版本的测试、当前版本的开发、下一个版本的设计方案,三条线平行进行。所以产品经理是最忙的。
做产品具体怎么操作可以深入非常多的细节去打磨,但这些都是 1 后面的 0,解决的是把事情做对;而占产品成败至少一半影响的,是有没有做对的事情。也就是
0. 需求从哪儿来?
这个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,如果有的话,那么我们都不要做产品了,直接用电脑算就行了。
能发现需求的前提是对于人群、行业要足够了解,比如前文提到的白鸦,自己做电商做了很多年。拼多多也是对下沉人群了解的很透了,才能做出来拼多多。
一个群体表层的需求是很容易被发现的,也很难抢到先机,但是更深入了解后才能发现这个人群的真实情况。比如做社交以为要抓住年轻人,但真的去做的时候才发现同类产品烂大街了,而下沉人群的社交却没有被很好的满足,这个要自己深入到行业细节里才会发现。
需求发现的敏感性需要大量数据输入才能提升,所以做产品策划要多观察多积累多阅读多思考。